伯克利 (加利福尼亞州)
外观
柏克萊市 | |
---|---|
City of Berkeley, California | |
從克萊爾蒙谷(Claremont Canyon)眺望柏克萊 | |
坐标:37°52′18″N 122°16′22″W / 37.87167°N 122.27278°W | |
國家 | 美利堅合眾國 |
州 | 加利福尼亞州 |
縣 | 阿拉米達縣 |
正式立市 | 1878年4月4日 |
政府 | |
• 市長 | Jesse Arreguín[1] |
面积[2] | |
• 总计 | 17.69 平方英里(45.82 平方公里) |
• 陸地 | 10.47 平方英里(27.11 平方公里) |
• 水域 | 7.23 平方英里(18.72 平方公里) 40.83% |
最高海拔 | 1,320 英尺(400 公尺) |
最低海拔 | 0 英尺(0 公尺) |
人口(2010年) | |
• 總計 | 112,580人 |
• 密度 | 10,753人/平方英里(4,153人/平方公里) |
时区 | PST(UTC-8) |
• 夏时制 | PDT(UTC-7) |
網站 | http://www.ci.berkeley.ca.us |
伯克利(英語:Berkeley)是美国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縣內的一座城市,位於舊金山灣區東北部、奧克蘭以北,市政府建制於1878年4月4日。1853年,美國人从西班牙人手中买下,作为陆地观海点而建立。1866年,重新命名为伯克利。人口112,580人(2010年數據)。为柏克萊加州大學(建于1868年)校址,而校園南邊則為該區著名街道電報街(Telegraph Avenue)的開頭。
人口
[编辑]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該市擁有112,580人,白人佔59.5%,非裔美國人佔10.0%,亞裔美國人佔19.3%(8.6%是華人),拉丁裔美國人佔10.8%。[3]
姊妹城市
[编辑]伯克利拥有17个姊妹城市:[4]
姊妹城市 | 建立年份 |
---|---|
日本大阪府堺市 | 1966 |
尼日利亚伊莫州埃达人 | 1982 |
萨尔瓦多圣安东尼奥洛斯兰乔斯 | 1983 |
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 | 1985 |
马里加奥 | 1985 |
南非Mathopestad | 1986 |
尼加拉瓜莱昂 | 1986 |
南非Oukasie | 1986 |
德国图林根州耶拿 | 1989 |
哥伦比亚永多 | 1990 |
俄罗斯莫斯科州德米特罗夫 | 1991 |
马来西亚Uma Bawang | 1991 |
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 | 1992 |
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尤罗克原住民 | 1993 |
美国蒙大拿州黑足原住民 | 2000 |
古巴帕尔马索里亚诺 | 2003 |
韩国公州市 | 2018 |
參考文獻
[编辑]- ^ Elected Officials Home. City of Berkeley. [2016-12-08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-07-16).
- ^ 2016 U.S. Gazetteer Files.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. [2017-07-19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-08-24).
- ^ {https://factfinder.census.gov/faces/tableservices/jsf/pages/productview.xhtml?src=CF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 American Fact Finder
- ^ Sister Cities - City of Berkeley, CA. www.cityofberkeley.info. [2020-01-2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1-10).